網頁

星期一, 6月 25, 2012

如何養育過動兒

小時候班上總是有些同學在上課時好像一刻都無法停止活動,以前老師都會處罰這些被叫做調皮的孩子,不過有的同學就是罰不怕,還是照常搗蛋。


到了最近這些年出現了一個名詞「過動兒」,大家就會把這些一刻不得閒的孩子冠上過動兒了。

好動的孩子就是過動兒嗎?

過動兒在學習上可能會遇到什麼障礙?

父母又該如何與過動症孩子相處?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的副理事長李訓維心理師,和我們聊聊過動症

過動症孩子的教養片探討


分享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b34b0Rjas

**********************************************************************************
「過動兒童」的特徵通常也有活量高、坐不久、整天動個不停。除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短暫無法持久或在學習時容易分心外,對於想做的、想要的事物很難以等待,立刻要滿足,且往往於事前不會去考慮其衝動行為的結果;此外對其挫折挫折的忍受力有較偏低的情形,而在遭遇挫折或被罵 時有情緒反應,由於上述常見的現象,導致許多家長面臨如何教養方法造成親子之間發生嚴重衝突,以致成效不佳。因此當家中有過動兒時,父母應如何來教養他們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本小冊提供幾點父母常遇到的問題和因應原則做為教養之參考。

了解事實並接受他

 兒童的現象
‧他的過動和不專心行為來自多不同的原因,且多數是從小就有的。
‧他無法或不知如何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他非故意不聽話、搗蛋或是與你做對。
 養育的原則

‧ 接受他 ─ 學習接受此種兒童,必要時也應讓鄰居或常與兒童接觸的人了解兒童本身控制上的困難。
‧ 教養上需較費神 ─ 照顧過動兒童需付出較多的精神及耐心,然而幾年的辛苦,可以避免兒童在成長中及將來的一些問題。
‧ 適當的處理,可使行為改善 ─ 兒童的行為難免時常會令你生氣和煩惱,但經過父母適當、持續的處理,會逐漸改善。
‧ 與專家討論 ─ 有教養上的問題及困擾時,請與兒童心理專家討論。

管教規則要簡明易行
兒童的現象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難遵守各種規則或限制。
‧衝動性高,常表現平擾他人的行為。
‧常常一舉一動就受到責罵、限制或挨打,長期下來無所適從、對自己沒信心。
養育的原則

‧ 訂定行為管教規則 ─ 必要遵守的、可實行的,但勿太繁瑣,且應說明清楚,讓兒童能懂。
‧ 規則應徹底執行 ─ 培養行為準則的一致性。
‧ 教態度要一致 ─ 避免兒童無所適從或因不同的管教態度造成多樣性的行為(即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理出不同的行為)。

言語指導直簡短扼要

兒童的現象
‧注意力短暫且容易分心,因此常對成人跟他說的話未能聽進去或對指示、交待他的事未能完成。
‧難予專心聆聽長篇教條訓示。
養育的原則

‧ 兒童違反家規時 ─ 給予簡要解釋。
‧ 父母指導口氣 ─ 宜平靜緩慢、態度嚴肅,中肯。
‧ 必要時給予叮嚀 ─ 於兒童行動之前,給予一至二次簡單明確叮嚀,防止隨後可能出現的不當行為。
‧ 反覆出現不適當行為時 ─ 除了耐心解釋指導或給予行為處理外,有時可利用其他方式代替言語上的指導,如以手指敲子或用眼睛看一下,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為。
‧ 言語上指之禁忌 ─ 避免大聲叫罵、重複叮嚀、口頭上的強烈威脅、指責非難或給予道德上的批判、爭論等,這些均會增加家庭中之緊張氣氛且影響父母有效的指導。

作息要能定時、培養好習慣
兒童的現象
‧好動行為及衝動性使得生活較難有規律且養成好習慣較困難。
養育的原則

‧ 培養用餐、遊戲、睡覺及做功課的良好習慣 ─ 如吃飯的規矩、遊戲地點、方式的適當性和善後收拾、定時睡覺、起床、做功課習慣和專心的訓練等。
‧ 開始訓練之時間 ─ 視兒童發展上的程度與需要宜儘早開始,養成規律。
‧ 要有耐心 ─ 好的習慣的培養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指導與訓練,視其改善程度一步步來。
‧ 逐項培養 ─ 同時要訓練多項會有困難,故可由最基本、最需要的習慣來開始、逐項訓練。

幫助兒童適當發洩過剩精力

兒童的現象
‧精力充沛、整天動個不停,猶如身上裝了一具馬達,不覺得疲勞。
‧好奇、不怕危險、衝動性高、爬上爬下。
‧難以安靜的玩,或常干擾其他兒童之遊戲。
養育的原則

‧ 安排適當體能之消耗 ─ 於適當時機、地點,以適當的方法使兒童精力能在合理、合法情況下消耗,如做體操、球類運動、跑步等。
‧ 選擇家中活動空間 ─ 如外出不便,可於家中適當地點,准許兒童有活動的機會與空間,如需要爬高、跳躍可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安全的地點,必要時也可利用社區方便的空間如空園、運動場。
‧ 運動也應適可而止 ─ 勿使過分疲勞而影響兒童自我制能力。
‧ 避免和其他過動兒童嬉戲 ─ 其經常會互相影響或學習使得遊戲中行為更難控制和變本加厲。

避免參加正式嚴肅的場合

兒童的現象
‧無法安靜坐著,常動來動去或起來走動。
‧喜歡說話、問問題,不理會這是什麼場合。
‧打擾父母或要求多,如要喝水、上廁所等。
‧衝動性高,按自己所要的行事,難以考慮自己行為與環境的適當性。
養育的原則

‧ 避免參加正式的宴會 ─ 要求過動兒童在正式的音樂會、生日宴、餐廳等場合安靜坐著是不太可能的事,為避免使小孩受罪大人生氣,倒不如避免或減少參加這些活動,而有機會時讓他們參加小型的熟朋友或親戚的聚會,慢慢學習如何在人多的場合控制自己。

不要體罰
兒童的現象
‧常被認為不聽話、搗蛋而被體罰,而非其難以自我控制.
‧較小的兒童不明白何以動不動就被處罰挨打.
‧體罰會使兒童產生極大的焦慮、傷害自尊心和出現報復性的想法.
‧體罰會提供給兒童模仿暴力的機會,導致其學習用來攻擊其他兒童.
養育的原則

‧ 少用體罰 ─ 由經驗中發現,只靠體罰對過動兒童是極少有效的,往往體罰後沒幾分鐘,又開始好動起來了。
‧ 採取”活動暫停”方式 ─ 兒童在活動中出現不適當行為,把他由活動中帶開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房間、廁所、走廊等其稍安靜下來之後,告訴他被帶開的原因,然後再讓他出來繼續活動。
‧ 不去注意,不理會他的部份行為 ─ 若其行為的目的為的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而其後果不會很嚴重時,可採用不去注意,不理會的方式,則其行為會慢慢消失。
‧ 做行為處理時要顧及其自尊心 ─ 儘量在單獨之情況下處理其行為問題,勿在大眾前以保持其自尊心及避免因此引起強烈的反抗心理,否認事實或拒絕接受管教。
‧ 增強好的行為表現 ─ 當兒童表現好的行為時,應立即給予口頭上的稱讚或摸摸頭、拍肩膀鼓勵讚許他,以培養自信心及增強其自我要求表現好行為的動機,於較小的兒童可配合使用實質的獎勵 (如小玩具、零食、看電視等) 來鼓勵表現好行為。
‧ 自我教導的訓練 ─ 為增強兒童對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可教導兒童使用一些語言來要求自己、提醒自己、達到自我控制的效果。例如:”我要專心”,”我要唸完才休息”,於分心時可教其大聲唸出,訓練自我控制,以後逐漸小聲到最後以內心默想來控制自己,可配合不同的指導語言來訓練其他之行為。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兒童的表現

‧ 容易分心,尤其是受到聽覺及視覺上的刺激,如屋外小販叫賣聲,上課中同學的動作及發出的聲音,室外旁人經過或房間內的各種擺設、月曆、時鐘等均易引起分心。
‧ 注意力難持久,做完功課常拖時間和邊做邊玩。
‧ 難以計劃如何完成一項工作和注意力易分散,以致做事常有始無終。

養育的原則
‧ 從小培養注意力的延長 ─ 學齡前在家可於固定時間由父母陪同看圖畫書、聽慢且柔和的音樂、聽錄音帶故事等,慢慢的延長時間,到上小學時在學習上效果會好些。
‧ 與兒童說話要簡單明瞭 ─ 勿繁複或牽扯無關的事件和就事論事,以訓練其專心聆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 書房之設置 ─ 讀書、做功課最好能有單獨房間且具備隔音效果,在佈置上愈簡單愈好,如單色牆壁,避免懸掛各種圖片,書桌上不用到的文具和書籍宜收到看不到的地方,以防止注意力的分散。
‧ 分段讀書、做功課 ─ 不宜要求兒童坐很久或需完成全部作業才准休息,宜觀察實際一次能坐多久和維持專心來採用分段時間和中間休息的方式,以訓練其在固定時間內的專心學習。
‧ 讀書、做功課的訓練 ─ 宜自國小低年級就開始,初期由父母在旁督導,先討論在多久時間內做完那些功課,並觀察兒童可維持專心的時間有多長,當於表現坐不住或分心之前可讓他有合法活動的機會,如准其上廁所、喝水或起來動一動,然後再回來做功課,如此逐漸加長他每次做功課的時間,待專心的習慣建立後,可逐漸改善督導方式 (由在旁督導 → 不陪在旁但定時督導、檢視其達成之程度 → 不定時督導) 來訓練其專心功課之習慣。

當一切努力都無效時
經過父母、師長及孩子的努力,一部份的孩子會有改善,可惜仍有些孩子改善不多,這時可以考慮以下處理原則。
1. 找專業諮商機構求援,或許有不錯的建議,也可降低自己的壓力及無助感。
2. 尋求兒童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並同時作心理社會方式的治療,多管齊下效果會更好。
3. 懷著希望,繼續努力,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給藥的原則:
‧ 通常使用的藥物有幾顆,最常用的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約對七成的孩子有效果。
‧ 藥物的使用方式,仍應遵照醫師指導,有些藥物馬上吃就有效有些藥需吃一段時間才有效,有些藥只白天吃,有些藥必須早晚吃,所以仍應遵照醫囑服用。
‧ 藥物服用的效果如何,除家長的觀感也可參考老師的意見,若效果不好可再與醫師討論,有時可以更換種類,有時可以調整劑量,有時需連續服用一段時間才有效果。
‧ 有關藥物的任何疑問,譬如副作用,需服用多久的時間……等,都可以和醫師討論,評估其利弊得失,兩害取其輕,找出對孩子最好的方法。

資訊來源→ 衛教走廊

沒有留言: